查看原文
其他

中美专列的下一站什么样?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枫叶君评 Author 作者枫叶君


因为张文宏被批,弄得我早餐都不敢喝牛奶了。认认真真喝了一碗加拿大棒茬粥,以示自己不会忘本。

另外还在考虑,以后是不是把早餐的说法也改一下?改叫早饭。总用个让人联想起旧上海租界的名字,不知什么时候也会生出崇洋媚外之嫌

棒茬粥喝完,在同学群中看到一篇文章,题目让我有些惊讶:“人民日报:蓬佩奥散布政治病毒,罪责难逃”。

说实话,我眼不明,心也不太亮,但把握尺度的机能尚没殆尽。我的第一反应是,我们的官媒都严肃到直接点美国国务卿的名字了?后面还紧跟“罪责”二字

这并非说国务卿的名字是什么禁忌,只是要点也得是杜勒斯,而不是蓬佩奥。现在中美关系虽然很糟糕,但毕竟还没坏到当年朝鲜战争的程度

点开后才发现,名字是网易自己给加上的,文章原标题为“如此散‘毒’,罪责难逃”



这才是党报的层次,遇到大事,讲原则,把分寸,愣头青的事情还是让给网易和更不靠谱儿的媒体去做。不过,署名钟声的文章中确有这样一句:蓬佩奥如此散“毒”,罪责难逃。

蓬佩奥不被中国看好已不是新闻。贸易战时就瞧他不顺眼,但那毕竟是经贸谈判,跳得欢的是莱特希泽和纳瓦罗这些人,而蓬佩奥那时相对超脱。但现在不同了,疫情发生之后,中美互怼加剧,蓬佩奥成了主力,被狠批并不意外。

可是,火力还是猛得超出预想。就在散毒一文出来的前一天,即4月26日,人民网还发布一篇署名蓟平的文章,题为“蓬佩奥之流的‘索赔妄想症’,得治!”。

不到24小时,人民日报连发两篇重磅评论,落点均对准蓬佩奥,这不能不说表明了中国眼下针对美国政府的严肃态度


蓟平的文章指出,美国一些人企图就疫情向中国索赔,于理无由,于法无据,于情无例,究竟谁真正应当被索赔?“答案不言自明。正是向中国‘追责’阴风的鼓吹者们!世界不应当向他们追责吗?吹阴风就可以把自己的罪责吹给别人吗?”

文章结尾说:“面对西方‘集体逼赔’阴谋,中国人自然而然起回忆起120年前的‘八国联军’进北京迫使清政府接受‘庚子赔款’的屈辱历史。今年又是庚子年,有人妄想重演历史,但世界已不是那个世界,中国更不是那个中国!



钟声针对蓬佩奥的严厉抨击丝毫不亚于前文。文章说,曾担任过中央情报局局长的蓬佩奥,已经彻底将他掌管的国务院“中情局化”,抱持冷战思维,肆意挑动对抗,罔顾事实,不断借向中国泼污水转移视线,妄图以“甩锅”推责,嫁祸于人。

文章后面一段话同样说得极重:“抗疫失当,欲盖弥彰。疾在腠理,不治恐深。奉劝蓬佩奥之流,停止喋喋不休的反华聒噪,摒弃不合时宜的冷战思维,尊重并保障人民平等的生命权健康权,抬头看一看事实,闭嘴听一听公论。”

仔细阅读这两篇评论会发现,其中有很多表达是几十年前人们熟悉的词语:“阴风愈吹愈烈”,“蓬佩奥、卢比奥之流”,“露出了最狰狞的面目”,“包藏祸心”,等等

应该说,这样的词语对新生代来说较为陌生,但是,不排除这种可能,他们会随着中美关系的演进,对这样的表达渐渐熟悉起来

这两篇时评清楚地表明,中美关系已经到了很坏的地步,我们现在对特朗普和蓬佩奥的评价,都已经低到了一个大国政治家的底线,似乎只差一步,就一个不适宜再担任美国总统,另一个也不适宜继续领导美国国务院。



在昨天的文章《义和团之光照在特朗普身上》,我写道:“自从特朗普上任以来,中国媒体一直在传递这样一个信息:这个家伙不靠谱儿,他将让你见识美国历史上最弱智的总统到底是个什么样。

在钟声的文章中,则有这样一段评价:“蓬佩奥在疫情期间的表现将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国务卿之一。”

虽然针对蓬佩奥的这段评价引自《华盛顿邮报》的一篇评论,但众所周知,美国媒体是大嘴无遮的,想说谁说谁,想怎么说就怎么说。但是,引用之,就说明在中国看来,蓬佩奥确实差到不行,已经近乎于“醉驾”了。

这是很不好的迹象。中国对于美国总统和国务卿的“双最差”评分,几乎相当于宣示,中国已经很难与本届美国政府打交道,即便勉强维持,其成效也将极为有限,更遑论利用中美关系促进彼此的利益,并维持良好的国际秩序。

不过,中国对中美关系还是怀有期待,钟声的文章在结尾写道:美国“当前首先应该做的,就是与中方相向而行,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,聚焦合作,排除干扰,共同负起守护全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责任,推动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,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,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。”



可是,在现在这种情势下,中美还能“相向而行”,中美关系还能“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”吗

疫情毫无疑问会过去,但是,中美关系却也再也回不到从前了,因为有贸易战和疫情这两颗大钉子,就决定了这个令双方都感到失望的趋势,无论下届美国总统是特朗普还是拜登。


这样的结论,当然不会从中美官方的言论中直接看到,他们只会做,但不会说。不过,它正被越来越多的人道出来,并逐渐获得认可。如果说有些悲观,那也是人们基于现实和可预见的未来得出的结论。

中国问题专家、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认为,人们曾经所见的中美关系,已经一去不复返了;美国联邦众议员、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共和党首席成员麦考尔·麦考尔也持相同观点,认为,在疫情过后,中美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



为什么会这样?曾几何时,中美精英圈不都是高赞中美关系吗?什么“夫妻关系”、“中美国”、“压舱石”,各种概念不一而足,更有“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,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”的金句。那时候,人们对中美关系抱有极大期望,也都怀有相当的信心。

但是有一点,我们很可能忽略了,那就是,在这“一千条理由”中,并不包括最重要的,也是极易成为“黑天鹅”的理由,那就是中美各自的价值观。时至今日,我们必须承认,中国与美国的价值观在根本上是完全不同的,而这或许就是可以令中美关系偏离轨道的那“一条理由”,也即,搞坏的理由。

有人可能会说,是对世界秩序主导权的争夺导致了中美交恶,贸易战反映了双方的盘算,而疫情则加剧了碰撞的程度。这的确有些道理,美国认为中国要“抢班夺权”,而中国则认为,美国想把世界老大的位置变成“自家世袭”。

但是,我们是否可以设想一下,如果这次疫情首先爆发于德国或法国,从它们中的一个蔓延到欧洲,再从欧洲扩散到全世界,那将会对这两个欧盟的主要领导者产生怎样的影响?它会使它们彼此的关系交恶到如今中美的地步吗



我想绝对不会。这又回到了价值观。价值观是一个人做人的基础,也是一国立国的基础。必须承认,中美在这一点是满拧的,这种先天不足就决定了,在没摊上大事儿时,中美关系还能显得“一本正经”,但是,一旦进入关键节点,或遭遇重大问题,这种基础性的分歧就会彻底暴露出来,使双方关系急剧滑坡

两个国家,价值观相同会形成竞争关系,而价值观相反,则竞争关系只能暂时存在,最终会发展为相互之间的激烈碰撞。中美现在遭遇的正是这种状况

现在,很多人在展望后疫情时代。有人担心全球化会终止。这言过其实了,但是有一点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明,那就是去中国化的全球化已经呼之欲出

在中美爆发贸易战后,新冷战的观点出来了。美国历史学家、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弗格森在《纽约时报》上撰文认为,描述中国和美国经济共生关系的新词“中美共同体”已经不能反映现实,新冷战已经开始

不过有些人对此表示怀疑,其理由是中国并非当年的苏联。

但是,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看法。原因在于,就疫情后的中美关系预期来说,如果新冷战不足以描述,还有什么更贴切的说法吗?在“回不到从前”和冷战之间,是否真有一个安全且稳定的时空,供已经遍体鳞伤的中美关系长期驻留

近一年多来,蓬佩奥和美国副总统彭斯都多次被中国媒体狠批,需要想象一下的是,现在距离直接点特朗普的名字还有多远?贸易战,特别是疫情,已经使中美两国内部的民族主义情绪出现了普遍化和激进化的趋势,这使人们有理由担心:新冷战到来后,还会再有别的什么吗?

中美是价值观根本不同的两个国家,这一点令人遗憾,但又是严酷的现实。对于中美关系,任何乐观情绪都是没有根据的,尤其在当下,最现实的态度恐怕是,不放弃最好的打算,同时着手最坏的准备


延伸阅读

无比聪明的瑞幸,终于把自己算计进去了

战狼不是一种精神,而是一种精神病

为何那么多人不在乎“家丑”,只痛恨“外扬”?

做事的人,谁有空整天忙爱国?


做号不易,打赏随意

赞赏

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
商务合作请加微信:qq2150111或加QQ:2150111



 

戳戳戳!!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